泰國..之謎:揉合精靈、信仰童神的綜攝世界
2020-12-28 19:07:29老黃小舍
泰國..之謎:揉合精靈、信仰童神的綜攝世界
即便是上座部..本身,在泰國的實踐上也可大致區分成兩者:知識分子從教義角度所參與的..,以及一般大眾所接觸的..思想。前者會著重于..哲學的討論與冥想修行;后者則會熱衷于日常生活中的做功德活動,例如供養食物給僧侶、短期出家修行,以及雨季結束后供奉僧侶衣物及其他日用品......等。也就是說,就算都是上座部..,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個人與社群,其實踐方式也有所不同。
婆羅門教對泰國的影響,則可以追溯至六世紀初期,比斯里蘭卡的上座部..影響泰國的時間還早。其實婆羅門教在泰國日常生活中出現概率相當高。我們所熟知的四面佛,其實就是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: 梵天。婆羅門教有許多儀式融入了泰國..當中,大致上分成兩種層面。
第一個層面是受到高棉王國的影響宮廷婆羅門教。其主要是用于推動泰國皇室的聲望,并與都市地區緊緊相連,例如皇室的加冕儀式、五月祈求風調雨順的春耕節,以及算日子用的皇家占星術。
去年九世王普密蓬的火葬儀式中,也有皇家婆羅門教祭司參與其中。第二個層面則是廣傳于都市與鄉村地區的民俗婆羅門教。前文提到的四面佛,在曼谷除了最負盛名的Erawan十字路口 ,其實在各大商辦與住宅大樓樓下,都還可以看到小型的土地神屋。許多泰國人出入其間,都會對它合十致意。
對泰國影響比上述兩者更加深遠、難以溯源的,是萬物有靈信仰。這里的萬物有靈,指的是phii。泰文中的phii不僅只是鬼,還包含自然界的各種精靈,諸如山水樹木等等。具體例子有..人熟悉的幽魂娜娜 、古曼童、被數色彩帶圍繞的樹木、祖先靈屋和供奉因意外往生者的靈屋。
當代泰國的萬物有靈信仰的三項特色: 片段、缺乏組織及非系統性。也就是說,這些鬼魂與精靈所代表的混亂且失序的力量,反映著日常生活中的不確定性,而phii所反映的失序世界,就好比是秩序井然的..世界的對立面,為信仰者提供日常..無法解決或不足以解決的精神服務,例如趨吉避兇、祈求樂透..號碼等世俗愿望。
上述三種元素組成了泰國豐富的..景觀,并成為學術上所說的“綜攝” (Syncretism)..: 結合或是互動于兩種、甚至更多的信仰傳統 。這個看似直觀好理解的概念,其實也受到不少學者批評: 做為一種..研究方法,綜攝先為研究對象內部的各種傳統預設了清楚的邊界,使得..研究成為一種分類、貼標簽的學術活動。然而,這些學術工作下產生的傳統界線,并不一定真的存在于信眾的日常..實踐中。
學者對綜攝..研究方法的質疑,也正標識著“泰國..是上座部..嗎?”的難題。如果我們將泰國..視為綜攝..,那其中的上座部與非上座部傳統之間必然存在著“不和諧”的潛在張力。反之,如果我們拒絕使用綜攝來分析泰國..,那上述那道問題便不復存在。但這是真的嗎?
所以,泰國..是上座部..嗎?
學者Wattanagun 的研究可以為這道難題提供另類的出路。她訪談了幾位與..有不同深淺關系的泰國人: 大學生、研究冥想大學講師與僧侶等等,詢問他們如何看待、解釋業力 (karma) 與魔法兩個邏輯上沖突,卻并存于泰國..的概念。
比方說,泰國人喜歡配帶佛牌祈求保佑,但難道配戴佛牌,就能避免因不好的業力所造成的 (你應該受的)報應嗎? 不同訪談人會有不同的解釋,而這些解釋正反映了泰國..的綜攝性質——部分泰國的..實踐者是可以察覺出..實踐中的不和諧之處,并嘗試將其合理化。合理化正是一項綜攝行為,讓信仰者將泰國..中各項傳統相互聯系、產生意義。
除了上述人類學研究,社會學另有以“大/小傳統”分類來解釋泰國..與上座部..之間的關系。上部座..做為大傳統 (great tradition),是由僧團、知識分子、學者和巴利語經典所組成的大型社群。小傳統 (little tradition) 則是上座部在民間的實踐,不同地區或國家會發展出不一樣的小傳統特色,例如泰國..。換句話說,大傳統與小傳統在實踐上有著空間差異,并隱含垂直的社會秩序分野。
不論是人類學還是社會學的研究,都指出“泰國..是上座..嗎?”問題本身的復雜性。在地實踐是如此的復雜,僧團與佛學院中的上座部..又何嘗不是如此呢? 如果我們愿意從..發展過程與實踐方式著手,那原本的是非題,將會有更多樣的解釋可能性。
隨著經濟發展,泰國的中產階級對于信仰有著更多元的需求,例如前幾年流行的ลูกเทพ,直譯是「童神”,基本上是供養經過“開光”(額頭、腳底畫有符箓)的洋娃娃。許多泰國演藝人員供養了童神,帶著“它”出游拍照,引起一陣流行風潮。坊間開始有了童神專賣店,一尊可以貴至5,000銖甚至20,000銖。隨著新聞媒體的曝光,許多“不可思議”的事件,引起泰國社會的議論。例如帶著童神進餐廳會幫祂個別點一份、搭乘交通工具時也為會祂買票…甚至飛機位!
泰國的童神并不是當代發明的新概念,而是古..俗的現代型式。以前的僧侶會使用土壤與木頭形塑出男童(กุมาร)與女童(กุมารี)的形像,并持咒賦予其法力。若供奉得當,就能獲得祂的保佑、改善運勢。這和后來我們所熟知以嬰體制程的古曼童/金童有著相同的出處,也同樣引起相當大的爭議。
有次在課堂上,老師和學生們閑聊時問道:“你們認為古曼童是屬于..的一環嗎?”有位研讀佛經甚深的同學激動地表示:“當然不是,古曼童和佛陀教導與解脫一點關系也沒有!”就算是泰國人,這方面的爭論也不輸我們國際學生在“泰國..”課堂上所感受到的文化沖擊。
還未成熟的學術視線,可能會過于浪漫化地將泰國雜揉并陳的各種現象,化約成“泰國特殊的實踐”。把泰國當做一個整體來論證其特殊性,它的風險并不亞于斷言泰國..是(或不是)上座部..。每個看似有明顯“泰國特殊性”的文化現象背后,都存在著社會爭議。
熱門推薦
- 安德魯王子被奪軍銜 弗吉尼亞·羅伯茨·朱弗宣2023-11-06
- 加拿大一省長新冠檢測呈陽性!2023-11-06
- 國際醫學股票被ST2023-11-06
- 深圳衛健委霸氣回復只為救貓2023-11-06
- 男子偷3萬送回2萬7!2023-11-06
- 專家稱口罩或需升級!2023-11-06
- 上海新增一地中風險:一奶茶店成中風險區!2023-11-06
- 優衣庫被臨時管控!2023-11-06
- 亞馬遜鼓勵員工打疫苗加強針!2023-11-06
- 拜登支持率持續下跌創新低!2023-11-06